奇人刘伯温与他的惊人预言——《救劫碑文》

文化传统 48283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多少英雄豪杰、奇人异士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大剧,当他们完成使命驾鹤西去,他们的故事却被久远流传下来,成为激励后人的中华瑰宝。这里,将与您分享明代奇人刘伯温的故事,以及他的精准预言。

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军师。相比料事如神、二十多岁就追随刘备征战的诸葛亮而言,后朝军师刘伯温属于“大器晚成”型了,年届五旬方才择主而侍。但他凭借自己的出奇谋略与神机妙算,辅佐出身卑微的朱元璋一统江山,似乎比“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的功勋还要大些。因其谋略过人,朱元璋曾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这是汉高祖刘邦称赞张良的话,子房即张良,是刘邦的得力谋士)。刘伯温通晓天文历数,据说是上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撰作的警世预言《烧饼歌》一直广为流传,惊叹后世。

那么,这位被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的神话般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又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动人的传奇?

一、自幼聪颖,异于常人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性情奇迈,博学强记,据说阅读时七行俱下。

他十一岁考中秀才,十三岁离家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研读《春秋经》,被誉为神童。十六岁时,当时著名理学家郑复初看出刘伯温的超常异能,对其父赞扬说:“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十八岁至二十二岁,刘伯温考中进士,担任江西行省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以廉洁正直而闻声。行省要提升他,刘伯温谢绝离去。后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建立大明朝。朱元璋在称帝后的第三年,封刘伯温为“诚意伯”,后被明正德皇帝封其为“太师”,谥号文成。

刘伯温博通经史,尤其精于天文术理,因其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类似诸葛亮,有人甚至认为,他是诸葛孔明转世。

二、嫉恶如仇,忧国忧民

刘伯温最鄙视、痛恶官场中那些弄虚作假、阿谀奉承的人,他为人公正廉洁,忠君爱国,从不肯结党营私。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对他的儿子说:“刘伯温在时,满朝都是党,只有他一个不从。”反映出刘伯温公正超脱、不入俗世的人生境界。

刘伯温对百姓仁爱宽厚,对国家社稷忠心不二。他主张,“国不自富,民足而富”,“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他还主张,“生民之道,在于宽仁”。

刘伯温五十六岁时,朱元璋任其为太史令,刘伯温为朱元璋呈上了《戊申大统历》;当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就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大旱,刘伯温就请求处理久积的冤案,获准并平反冤案后,果然大雨从天而降。刘伯温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他劝阻朱元璋处决囚犯,朱元璋就将囚犯全部交由刘伯温释放,因此救下很多条人命。

明太祖巡幸汴梁时,刘伯温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左丞相李善长与之关系密切,为其求情。刘伯温却不徇私情,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后,刘伯温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足见其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品德。

李善长怀恨之心,向明太祖诬告说,刘伯温在坛壝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伯温的人也纷纷诬陷他。

当时正逢天旱,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伯温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明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恰逢刘伯温的妻子病逝,他便就势请辞还乡。

有人说,这是刘伯温预测不准的时候,但笔者以为,以刘伯温的预测能力,很可能他是明知之后十天也不会下雨的。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是他不想因与李善长的间隙让太祖为难,影响国家社稷,故而借辞隐退;同时,又因他对亡故士卒与工匠的悲悯之心,故以求雨为名,安抚军民,化解积怨。以刘伯温的修为和境界,他心里所关心的是国家和百姓,而不是自己,这恐怕是一些人难以想象的。

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朱元璋求贤刘伯温,还费了一些周折。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攻下浙东,闻知刘伯温及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钱财招聘,刘伯温没有答应。后由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刘伯温方才答应出山。不为钱财,为书信,可见刘伯温淡泊名利的品格。

若说,出山时不要钱财,这是无功不受禄,那么,当朱元璋遵照刘伯温的计谋大破陈友谅后,想要奖赏刘伯温,却依然被刘伯温拒绝了。

之后,明太祖曾亲自下诏,记叙刘伯温征伐的功勋,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伯温进爵,刘伯温固辞不受。

刘伯温协助朱元璋打天下,并不是为了功名利䘵、光宗耀祖,而是他早就卜算出朱元璋是“天命之人”,自己是要顺应天象,演绎一段不朽的历史。可见,刘伯温竟是一位身在尘世、念在方外的得道高人。

他的超脱尘世的心态,在他的大度处事中也可见一斑。

刘伯温因奏请处斩李彬,得罪了左丞李善长,李善长处心积虑的想要报复刘,而刘却非常豁达、不计前嫌。根据《明史·刘伯温传》中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责备李善长图谋不轨,要撤销他的职务,想立刘伯温为丞相,就去询问刘伯温。刘伯温说:“陛下,李丞相是一个有功勋的大臣,他可以调节各个将领之间的矛盾,就如同是国家的柱石。而我不是哪个大柱子,我的根基也不深。这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状的木头。如果捆几根细木头为柱子,将很快会倒下。”朱元璋听了,很佩服刘的胸襟,私下对人说,李善长要害刘伯温,刘伯温反倒为他说好话。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封为诚意伯。第二年,赐刘伯温还归家乡,功成身退。

四、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刘伯温未卜先知的故事曾广为流传。

据说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当时,刘伯温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伯温说:“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屈。”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就派他去查监牢里关的犯人。刘伯温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不出几天,天空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刘伯温未卜先知的故事中,最惊险的,莫过于他疾呼朱元璋移舟保命的故事了。

据《明史·列传第十六》记载,鄱阳湖之战中,刘伯温以火攻大破陈友谅大军,并移师湖口,战乱中陈友谅被射杀,朱元璋的军队大获全胜,战役中还有非常惊险的一幕:

朱元璋与刘伯温正在同一艘战船上指挥作战,朱元璋坐在矮脚胡床上亲自督战。说话间,陪侍在一旁的刘伯温突然一跃而起,大声呼叫“危险”,让朱元璋立即更换战船。太祖朱元璋了解刘伯温的超凡能力,于是一行人速速下船,仓促的来到了另一艘船上。当众人还没有坐下,只听得天崩地裂般的几声巨响,回头一看,眼前一片火海,原来,他们之前刚刚乘坐的战船已被陈友谅方飞过来的炮火炸得粉碎,若不是刘伯温预感到了危险,提前通知朱元璋换船,后果不堪设想。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之处,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烧饼歌》。朱元璋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问刘伯温,刘的回答一开始就充满玄机。譬如,朱元璋问:“朱家天下长享否?”刘伯温回答:“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这“万子万孙”就颇含玄机:明朝传到崇祯皇帝即亡,而崇祯是万历皇帝的孙子,这话似恭维,也似一语双关,隐含明朝只能传到万历之孙之意,因而刘伯温才感叹一切自有定数,何必多问?这样既不冒犯朱元璋,又回答了他的问题,预言了未来。

《烧饼歌》中最后两句,“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宦官当道,后来建立了东厂;而八千女鬼是指魏忠贤的“魏”字,魏忠贤正是导致大明亡国的罪魁祸首。

朱元璋问及大明最后的结局怎样?刘伯温答曰:“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是指崇祯皇帝上吊,顺治皇帝进京。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

然而,刘伯温对现今预言最为准确、令人叹服的,却是在地震中震出来的一篇《救劫碑文》,因为他准确预言了今天武汉肺炎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状况,并在最后以字谜形式告知人们解脱的方法。

刘伯温的《救劫碑文》又名《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出于陕西太白山,传在近代一次地震中,一石壁倒塌,人们从而发现此碑文。碑文以这样的方式显现,已经足以令人震惊,此碑文更记载了惊人的预言: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世上有人行大善,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一愁天下乱纷纷,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七愁有饭无人食,八愁有人无衣穿,九愁尸体无人检,十愁难过猪鼠年,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大狮吼如雷,胜过悼百虎,犀牛现出尾,平地遇猛若,若问大平年,架桥迎新主,上元甲子到,人人哈哈笑,夜无盗贼难,虽是谋为主,主坐中央土,人民喊真主,银钱是个宝, 看破用不了,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倒,七人一路走,引诱进了口,三点加一勾,八王二十口,人人喜笑,个个平安。”

评论留言

  1. 访客
    网友访客留言:
    点击[http://pinyin.cn/e291993]查看表情
  1. 访客
    网友访客留言:
    白翅森
  1. 访客
    网友访客留言:
    土木连丁口三丁连二丁
    1. 访客
      网友访客留言:
      白翅森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