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一念之转 命运随之转

文化传统 1807

人的命运是定好的吗?若是,那善念、恶念和善行、恶行的逆转会改变命运吗?且看下面两个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

痛改前非 免堕畜生道又招福报

清朝时,淮西(现安徽省的江淮地区)有一秀才叫叶诸梁,家境极其贫困,靠着当家庭敎师糊口。本城中富户马大爷,请他当家庭教师,教他两个儿子。马大爷见叶诸梁有才学而不拘形式礼法,与他投合无间,十分相信他,每年付他薪金百两,而且另有厚赠,此外,更拿出钱财,帮他出点子去做生意。叶某十分感激,竭尽全力敎马大爷的二个儿子。

几年间,叶某家中积累千金,成了富翁。后来马大爷当了郡守的副职,病死在任内,两个儿子挥霍无度,全靠叶某经手变卖珠宝、田产维生。这期间,叶某来回图谋,终于马家的产业很快变卖完了,马大爷两个儿子,落到贫无立锥之地,而许多马家的产业实际上是落到叶某手中。

一日夜里,叶某做梦到了阴司,见到一官员坐在桌子前面,马氏跪在阶下,数尽叶某忘恩负义之罪。官员大怒,判罚叶某为牛。叶某再三哀求,求放回阳间,愿意全部退还以前侵占的产业,并答应照应其两个儿子。

那官员说:“你既然能悔过,暂且放你生还,但如果不践行自己说的话,将永堕阿鼻地狱!”

叶某惊醒后将这事告诉妻子,其妻亦回答道:“今日我家之享用,都是马家的产业。快退还人家,何苦与鬼结仇。”

于是叶某决定退还所侵占的产业。第二天,去寻访马家两子,看见他们从豪宅华屋落到栖身破屋,荒厨冷灶,又凄凉又可怜。马家两个儿子见到叶某大哭起来,触动叶某,拉住他们的手一起涕泣。

于是叶某带马家二兄弟回家,为他们整理衣服,赠送白银百两,先作为一时使用的费用。几个月后,叶某将以前马家的财产全都拿出来,让马家兄弟一个开张店铺,另一个出外经商。两人在父亲死后经历了艰难困苦,这时能够深刻体认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从而痛改前非,辛勤立业,经营一段时日,各自都赚进了不少财产。

赚了钱的马家兄弟,拿着本金和利息去偿还叶某时,叶某坚决不受,说道:“老夫我本来穷得一无所有,承蒙令先尊的深情厚谊,才得以有今日,希望不要推辞。但愿他日老夫与令先尊在地府相见时,可彼此相视长笑呀。”

这一年到了中秋节赏月时,叶某饮醉了卧睡在窗下,朦胧间见到马大爷来到跟前对他说:“先生以前所为,虽然不应该,但我的两个儿子,养成了奢侈的习惯,遗留产业给他们,亦必挥霍无度。幸由先生代管了数年,我的两个儿子经历艰难之后,方知改悔成人。先生既能守护我的产业,又能成全我的儿子,此恩此德,我已告诸冥官,转奏上帝,先生后福甚长,特来奉报。”于是谢别而去。

叶诸梁自此以后,凡是经营的生意,一一如意,所获得的财产更是倍于原来马家的财产。叶某四个儿子,相继学习有成,成为当地望族。他一念之转,悔过前非而得后福,也改变了原来注定转生为牛的命运。(资料来源:清代陈镜伊《民间懿行》)

公报私仇 招恶报累及子孙

钱维城(1720—1772年),清朝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他自幼敏悟,十岁就能写诗,年十二、三能作古文、骚赋,19岁中举。壬戌(1742年)年考取内阁中书。乾隆十年(1745年)登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他精于刑律,办事勤谨,官至工部侍郎,刑部左侍郎。

有一年,钱维城奉旨查办贵州省咸宁州刘标亏空国库一案。他衔命前往道经衡阳时,记得衡阳回雁峰有位名叫慧通的老僧,善于给人看相,于是就前去请他相面。老僧说:“观您的相,必定位至宰辅,两个儿子都有官做。但是您眉宇之间露杀气,如果您能积些德行,命相还可以改变,希望您好自为之。”

在查贵州刘标亏空国库一案之中,钱维城审讯出原任按察使高积判处了蒋牧绞刑一事。这个蒋牧乃是钱维城的亲表侄,因此钱维城挟带私仇,刻意苛求,以致斩了高积进行报复。

等到钱维城办完案子后,返回衡阳,又去见慧通。慧通看了他一眼,大惊道:“可惜!”其它的什么也没说。

钱维城死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月,时年五十二岁。他精于刑律,办事勤谨,颇得乾隆帝信任,正拟重用,他却与世长辞了。身后,他的两个儿子都由朝廷推恩,迅速赐了官职:钱中铣得了个内阁中书,钱中钰则通过公议安排为中书科中书。

当时,两位公子都是20开外年纪,外表魁梧,聪明绝世,既能诗文,又工于书法,真可谓继承了先父家学。但是,几年之后,他们都突然无病而死,中铣死于船上,中钰死在车上。据说都是碰到鬼祟,被活捉去了。据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先生(1727—1814年)说:“(高积死后)事情隔了十多年,两个儿子都被高积的鬼魂作了祟,鬼神显起灵来,可真厉害啊!”

钱维城还有两个孙子,一个乡试仅中了个副榜,而且年轻轻就死了,另一个有痰疫,不能言不能语。状元公钱维城后继无人,家道就这样衰落了。从此例中可看到,钱维城死时才五十二岁,正是人生事业鼎盛之期,又颇得乾隆帝信任,大好风光,就因为公报私仇,一念之差,杀害无辜,大损阴德,以至过早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和性命,而且还累及二个儿子和孙子,家道从此衰落。慧通老僧当时看相时都看出来了。

所以说命运虽是定好的,但是,行善和行恶都可能改变原来天定的命运,因果业报也由此来决定,表现在世间道就是人人都在探索的“命运”。行善或行恶的决定并不是天生的,善恶由人,这就是生之为人的可贵。能够把住善念摒弃恶念从而行善去恶,是能够逆转命运的,反之亦然!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资料来源:(清)陈镜伊《民间懿行》、《清史稿》、《履园丛话》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