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一无所有,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我既能一掷决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随着热播剧《芈月传》的播出,这位传奇人物大秦宣太后变得家喻户晓。
甚至在各种历史科普文、通俗读物中,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掌权四十余年的千古第一真女帝、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太后、大秦帝国的奠基人、吕雉、武曌、慈禧的楷模。
精彩的剧情将这位连真实姓名都无人知晓的宣太后被捧上神坛,甚至有人说她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历史上的芈月真的是这样吗?今天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母仪天下的“女神”。
姓名乃艺术加工,出身实无人知晓
正史中关于芈月的记载可谓少之又少,这不禁让人生疑,作为大秦帝国的奠基人,居功至伟的芈月应当名垂青史,为后世歌颂赞美。
但事实上,这位“千古第一太后”真名不详,出身不详,所有的正史记载屈指可数,还都颇有讽刺之意。
根据正史记载,芈月并非楚国公主,相反芈家是楚国所有贵族中又穷又落魄的一支,不过芈家倒是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屈原。
屈原是楚国人,姓芈,但并非电视剧所说的那样是芈月的师傅,屈原是芈姓屈氏,名平,而芈月是芈姓向氏,二者的关系姑且只能算同一宗族。
当然,穷也不是一无是处,据历史学家结合史料合理推测,芈月母亲因为家中贫穷改嫁,生下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这位弟弟可是芈月后来开启开挂人生的关键人物,咱们到后面再说。
战国时期通行媵妾婚,即“一王娶九女”姓宣,就是娶一人当正妻,其他八人陪嫁,芈月就是这陪嫁八人中的一人。
战国时期嫔妃们分为九等,从上往下依次分别为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月被秦惠文王封为第五等嫔妃,故史书称“芈八子”。
至于“芈月”这一姓名的由来,乃是后来考古学家在兵马俑身上发现了“月芈”的字样,而当时又有人谣传兵马俑其实是给宣太后殉葬的。
恰逢《芈月传》的编剧为剧名发愁,叫《大秦宣太后》没新意,叫《芈八子传》又不合适,索性结合两条谣言,就叫《芈月传》吧!于是这位大秦宣太后就有了一个后人给起的名字——芈月。
宫斗失败,全靠“躺赢”
芈月刚到秦国的时候,就引起了惠文后的敌意,那个时候还很年轻的芈月全身上下散发着单纯的气息,容貌姿色也是一等一的好,惠文王也非常宠爱她。
芈月一连生了三个儿子,但地位始终没有变过,是惠文王不够宠爱她吗?不,是惠文后看不惯她。
王后乃是魏国人,又受秦国法家思想的多年熏陶,讲究的是人性本恶,楚国新人芈八子在自己的眼里就是典型的“白莲花”,外表圣洁内心“腹黑”,不知道要在这后宫卷起什么风浪,自然是先下手为强。
从小就远离皇室的芈月哪见过这阵仗,自然是处处受制。秦惠文王一死,王位当然是毫无疑问地落入惠文后之子嬴荡手中,嬴荡史称武王。
生前碍于惠文王,惠文后并没有太大的动作,惠文王一死,她立即把芈八子打入冷宫,将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当做“质子”。
单纯的芈八子在冷宫的五年中终于觉醒了自己的腹黑属性,每天都在策划翻身的机会。翻身的机会说来就来,还是武王亲手送到芈月面前。
从王号上就可以看出,这位秦国的新王尚武,嬴荡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平日里喜好比武角力,身边的大臣亲信都是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力士。
有一天,这位脑袋里都是肌肉的武王突发奇想,跑到周畿王都洛阳,在人家太庙前与自己的亲信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
不得不说,这位武王还真是有两把子力气,一声大喝下就将九鼎中的一座大鼎举过头顶,奈何身为华夏重器的“龙文赤鼎”实在太“重”了,当场就把嬴荡的胫骨压折了,当晚就在洛阳驿站里去世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武王平日里沉迷刀枪棍棒,居然抽不出时间给自己生个儿子,如此不近女色的君王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武王薨殂的消息飞回了秦王都,听到风声的芈月当即从冷宫的床上蹦了下来,开始实施自己的夺嫡大计。
嬴荡一死,惠文后心中立马有了新的王位继承人——公子壮,只要事成自己就可以继续把持朝政了。
但是史书上的记载却是“诸弟争立,嬴稷质于燕,国人迎而立之,是为襄昭王。”什么情况?难道这嬴稷真是那天降祥瑞的真龙天子?
当然不是,当然是背后的母亲芈月和他的舅舅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封“太后”,祸乱朝纲
自武王驾崩后,秦国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公子壮的秦惠文王后和秦武王后;另一派是芈八子、魏冉以及芈月的弟弟华阳君芈戎;其余六国之间,魏国支持魏系,燕、赵、楚三国支持楚系。
秦国朝中的两大政治势力分别为左右丞相樗里子和甘茂,虽然朝中舆论倾向于公子壮这一派,但惠文王后和武王后手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政治势力。
反观芈八子一派,虽然只有一名实力老将魏冉,但并非势单力薄,这都要归功于亡夫惠文王赢驷和武王嬴荡,延续了商鞅的军功爵制度,才让庶民出身的魏冉才华得以施展,同时得到两代秦王的重用。
依靠魏冉手中的政治资源与两位丞相做交易,芈八子取得了樗里子和甘茂的支持,成功推自己最喜欢的二儿子嬴芾上位,成为了王位的继承人。
可就在此时,想要亲近秦国的赵武灵王与燕昭王合谋,派大军护送嬴稷回国,并对芈月说:“王位必须是嬴稷的,不然燕、赵两国就要对秦国宣战!”
反正横竖都是自己儿子登基,芈八子自然乐得少一事,于是扶嬴稷登基,成为秦昭襄王,同时封自己为秦宣太后,并将惠文后一派赶尽杀绝。
估计是心疼秦昭襄王年纪太小,这位新晋太后搞起了垂帘听政这一套。当时,楚国围攻韩国,韩国多次向秦国求救,但秦国不愿意施以援救。
于是韩国派了一名叫尚靳的使者,同是游说,尚靳却没能像烛之武那样不辱使命,在说了一番唇亡齿寒的陈词滥调后,垂帘听政的宣太后对他讲了这样一段话。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这段话意思是:“以前我侍奉惠文王时,如果他只用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会感到很累;但他要是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姓宣,我却一点也不嫌重。为什么?因为我尝到了甜头!我们现在要救韩国,兵不众,粮不多,就不能达到目的。但为救韩要我们付出日费千金的代价,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尚靳完全被宣太后独创的床上外交言论打败了,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身为一国太后能讲出这种话也足以令人震惊,而宣太后不但讲了,还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的言论。
牺牲色相安天下,却一脚踏入欲望深渊
中原的四大宿敌:东夷、西狄、南蛮、北戎,而义渠更是西狄中最为强大的部族之一。当时正值东边的韩、赵、魏三国围攻秦国,而西边的义渠人也开始了对秦国的征战。
秦国腹背受敌,无奈之下,昭襄王邀请义渠王到都城咸阳商谈议和。
据说宴会上,成熟妩媚的宣太后和年轻孔武的义渠王一见钟情,当晚便留在了咸阳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宣太后还命人修建了甘泉宫作为二人的爱巢。
这对昭襄王来说是何等奇耻大辱,而对自己母亲的失“礼”举动,做儿子的却装作视而不见,为什么?
因为秦国和义渠整整停战了34年,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在宣太后年老色衰后,二人渐渐失去了联系。
突然有一天,义渠王收到了一封来自宣太后的情书:“我想你了!”义渠王念及旧情应约而来,但等他来到甘泉宫后,等待他的不是鸳鸯帐下的粉红老佳人,而是索命的刀斧手。
义渠王惨死后,秦国发兵征服了群龙无首的义渠。在结束了长达34年的床上外交后,垂帘听政的宣太后将大权还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昭襄王,退居深宫开启了自己的老年浪漫生活。
年迈的宣太后依旧欲求不满,找了一个叫魏丑夫的年轻男宠,快活了一段时间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让魏丑夫为自己陪葬。
年轻的魏丑夫听说老太太要他陪葬,吓得半死,他自诩前途无量,如今怎么就半截身子都入土了。于是他赶紧找大臣庸芮为他求情。
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何为空以生之所爱葬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出自《战国策 秦策一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庸芮以“死者死后没有知觉,没必要让活人白白牺牲陪葬”的道理劝导;又以就算“死者有知觉,太后也应该向先王请罪以平息先王怒火”的假设告诫,最终使宣太后打消了陪葬的念头。
由此看来,宣太后也就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她被捧上神坛,更多的是因为影视作品的夸张加工和谣传。
被称为千古一后确实有些夸大其词,这对秦国统一的真正贡献者们和历史上真正的杰出女性们是不公平的,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她的功绩。毕竟在她掌权之时,秦国稳步强大,为之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