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风水罗盘的起源与形成(李雪昊)文章详情==河北周易研究会

风水开运 20

市面上讲风水罗盘(经)的书很多,加上没有刊号的恐怕不下百余种,但内容大同小异。很多所谓的罗经秘笈、内部资料等,大都复制粘贴了《青囊奥语》《罗经解定》《罗经透解》《罗经指南拨雾集》等有参考价值的古籍。其本质区别,只不过是谋篇章节与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有些讲罗盘的书,竟然将指南针与指南车混为一谈;也有考证风水罗经起源的,搞不清司南磁石指南原理。笔者还发现,讲罗经的书大都注重用法,却极少关心其起源与形成过程。正因如此,“罗经解定”虽解而未定,“罗经透解”也是解而不透。所以,只有从源头上探究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罗经原旨。

指南针与指南车无关

风水罗盘自然有不同的形制,但不论三合盘或三元盘,不论金锁盘、六壬盘或奇门盘,不论是定制木盘或是新式盘,无一例外,都需要用指南针定其方位,所以安装磁针,也成为了制作风水罗盘的核心技术。罗经天池内有一条红线或黑线指向南北,这条线就是“子午线”,拨动转盘让子午线归位,以定南北,方位确定了,天干地支与八卦的空间体系就定了,构建了空间体系,干支与节气对应的时间体系才有所依附。如此,罗盘将天文与地文纳于一体,所以说罗盘包罗万象、经纬天地,又因为罗盘所勘察的事物离不开人文,所以又说它中通人和,以利万事。可以说,天文、地文、人文能否有机统一,全系于一枚小小的磁针。

那指南针何时应用于罗盘呢?确切地说,人工磁化的磁石钢针何时置入罗盘天池,王道亨等认为,罗经之制,轩辕创其始,周公尊其法,指南针方位分定。然后排先天十二支,八干与四维[1]。周公用指南针定方位的说法是否可靠,这就要从指南针的起源说起。按照王道亨的说法,西周初期人们就已开始用指南针定向。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王道亨以为,指南针与指南车原理一致,说指南车就运用了指南针原理。文献记载,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指南针,一些学者误以为指南针的前身为“指南车”,许多关于风水罗盘的书籍,也没考证指南车的运作原理,仍旧照搬指南针最先应用于指南车的说法。

如《精解中国罗盘36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中国罗盘秘笈全书》(线装书局)、《如何看罗盘》等一些注解罗经的书籍,他们之所以混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先秦文献中提到“指南车”,传闻黄帝战蚩尤就借用了指南车,且指南车与南针一字之差;二是指南针与指南车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定向[2]。就定向原理而言,又有两种说法:一说指南车实现方向指辨依靠的不是磁性,而是利用机械互相传动的原理;另一说,既然指南车在造于汉之前,所以它靠机械传动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靠测日影(立标杆)而指南的[3]。

可问题是学者们提出的立标杆指南的实验并不完善,虽说立竿测影与罗经形成有关系,但以此立论,显然有些牵强。直到2016年,《新京报》刊登“国博藏“司南”复原件误解历史?”一文,才算结束了这场争论。文章称:“国家博物馆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和《宋史舆服志》所载造法复制的指南车模型。它的机械原理是利用齿轮的传动作用,在车子改变方向时前辕随之转动,后辕绳索提落,变换齿轮系的组合,使车上木人保持既定方向。但车轮的旋转要有一定规律;必须是以一个车轮为中心,另一个车轮为半径的就地旋转,才能使木人所指不误”[4]。换句话说,指南车运行靠齿轮的传动作用,与指南车没有任何关系。此结论得证后,《罗经指南拨雾集》(华龄出版社)、《罗盘详解》(中央编译出版社)等书籍及时修正了指南针的起讫时间。本世纪初,注解罗盘的诸多书籍不再纠缠这一问题。至此,罗经磁针与指南车总算撇清了关系。

指南针与司南磁勺有关

既然罗经的磁针与指南车无关,自然而然,司南磁勺成了其起源之焦点。有关磁石的大量记载中,就有司南磁勺指南之说。史书称:“中国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磁石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其实,磁石的记载始见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战国时期从事占星、筮算的方士们就利用磁石设计出了多种方术。秦代方士提出了磁石门方案,进一步博得秦统治者的信任。西汉方士为汉武帝表演斗棋,一时获得了荣宠;秦汉以来,方士将各种方术与儒家学说相结合,与风水、丧葬等礼俗文化等结合。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发现了磁性指向技术,司南就是其一,然而司南体较为笨拙,不便于随身携带,加之磁勺受地磁影响,旋转不是很稳定,所以几经改良,逐渐成了方士和风水师的必备工具。

说到指南针的起源,首先要必须明确,天然磁石(磁石勺)在何时成功应用于司南;其次,确定磁石勺被磁针(人工磁化钢针的应用)代替的时间也很关键。“秦汉磁石勺说”和“唐末磁针说”两种观点之间的承接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论证。就现有文献来看,“秦汉磁石勺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末磁针说”仍有待论证,唐末磁针说关乎罗经二十四山(正针)等,杨公(杨筠松)穿山、透地建立在此基础上。继《韩非子·有度篇》“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之说,东汉王充在《论衡·是应篇》补充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但学者对指南针起源秦汉的说法,又有不同的见解。历史学家张荫麟首先提出“指向器”说,另有如何确定古书记载的“司南”究竟是不是磁性指向装置之质疑。据文献记载,1940-1950年代,一批学者开始试着复原司南,王振铎先生就是代表人物之一[5]。王振铎复原司南还参考了汉代地盘的形状,在铜地盘上放置一个有磁性的勺,构成了司南的造型,其形制与安徽汝阴侯墓出土的汉代术家用于占卜的式盘一致,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可遗憾的是,王振铎制作的司南磁勺柢(柄)并非每次都指向南方。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科普爱好者开始对“司南”复原件产生质疑。换句话说,磁石勺能不能百分百指南定向仍然是个大问题。

对罗盘磁石勺能否定向的诸多质疑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杓酌”之辩。学者孙机认为,在更古的北平历史博物馆旧藏残宋本《论衡》中,“司南之杓”应该是“司南之酌”。“‘酌’的意思是行、用之意,为动词。因此“司南之酌,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应解释为:“司南车之使用,放置在地上,它的横杆就指向南方之意。通行本中作为王先生(王振铎)立论之基础的‘杓’,其实是一个误字。”顺着孙机的思维,闻人军等人发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论衡》宋光宗刻本残卷,该书中“司南之杓”也作“司南之酌”。以此,闻人军将“酌”与酒器(爵或勺)联系起来,并认为“酌”与勺相通。“司南之酌”其实就是“司南酌”。而且,闻人军亲自作实验证明:“司南实际上是一种漂浮装置,是后世的水罗盘的雏形。”[6]

虽说“杓”与“酌”一字之差,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闻人军所说的水罗盘也是罗盘的一种。水罗盘见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朱彧所著的《萍洲可谈》一书,书上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段文字介绍了水罗盘的功用,水罗盘自诞生之日起一直使用到明代,直到明嘉靖年间被一种支轴式的航海罗盘代替[7]。水罗盘在使用时,要配合可定方位的磁盘(风水罗盘地盘24山),这便是风水罗盘在宋代应用之例证。问题是水罗盘不能单独使用,既然它不能单独使用,那么以“酌”代“杓”说法就有待商榷,笔者透过知网数据库了解到,复原司南汉式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且取得了可观的好成绩。

人工磁针起于何时

原来,为了弄清这一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一直保留着“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古代指南针”这项重要课题。这项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验证磁石勺能否百分百指南[8]。课题负责人黄兴指出,磁石勺不但能够指南,而且效果不一般。黄兴认为,想要制作理想的磁石勺,需要得有性能良好的磁石原料,这一点是其他人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不仅对于今天的研究者如此,对于古人有同样的问题。磁石是勘探铁矿的显著表示,因此易开采的磁石资源消耗很快。黄兴还认为,磁石逐渐稀缺也可能是磁针式指南针出现的原因之一。简而言之,真是理想的天然磁石不好找,才加速了人工磁化磁针的进程。

既然人工磁针或指南针的前身是磁勺,那为什么古人会把天然磁石制成勺状?原来,从力学角度来看,勺底球型会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摩擦力显著减小;而且重心较低,不易倾斜。勺柄则增加了勺体的转动惯量,可以让勺体晃动更长时间来完成指向,“最适合的造型就是勺型。”从出土的汉代式盘来看,勺形与北斗之杓不无关联,而且,司南盘周布二十八星宿。因此,司南与天文历法的关系,也不容忽视。罗经者,顾名思义包罗万象、经天纬地,司南之杓(勺)也可从天文历法的角度推开一扇窗户。

时至今日,天然磁勺指南的研究基本上定论,然天然磁针的研究依旧在路上。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所载缕悬式磁针的复原工作已见成效。如徽州的休宁县万安镇的吴氏家族(罗盘世家)依照《梦溪笔谈》的记载,成功复原了缕悬式磁针。可以肯定的是,北宋初期,人们已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了指南针。今天我们在市面上所见到的风水罗盘指南针,即是人工磁化的磁针。此外,《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新奇的吸引力》一书对磁偏角现象作了补释。《新奇的吸引力》指出:“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地点磁偏角会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在使用风水罗盘时要适时适地校对磁偏角,最好结合地质罗盘使用,减少磁针误差。

总起来,在风水罗盘使用之前,人们用土圭、日晷等工具,依据日影变化定向,或借助北斗或其它星宿的运行轨迹定向。见于《诗经》的公刘迁豳,见于《尚书》的周公卜洛,以及见于《周礼》的土圭定向、相阴阳、观流泉,见于《鹖冠子》的北斗位移定时等,都是很好的例证。据地书记载,周公卜洛,三国管辂相毋丘俭墓,晋代郭璞相温州城等都没有使用罗经定向。虽说东汉、六朝占卜用二十四分位的六壬盘已有出土实物[9],但山东曲阜的孔府、唐朝大明宫等作为阳宅之典范,却不见风水罗盘堪舆布局之资料。因此有人推断,唐朝之前没有风水罗盘;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嘉靖年间支轴式为最早的风水罗盘。然据《青囊奥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之语推断,唐朝末年风水罗盘已设置穿山、透地两盘,再到宋代,赖布衣创设中针(人盘),天地人三盘得以完善。大致于唐末,三合风水始以罗经天盘(缝针)双山测水,众所周知,缝针就应用了日影定向原理,所以说,追本溯源,先有未置入罗经的天盘24山,再有司南磁勺与二十八宿的结合,东汉司南(出土六壬盘)算是风水罗盘之雏形。唐朝末年杨公及其弟子曾文辿等完善了罗经,穿山透地得以传世[10]。宋元明时期,罗经内容(内层)逐步完善;到了清康熙年间,一些民间艺人开始制作罗盘,并将其推广于市。清末至民国年间,罗盘又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罗经顶门针》《钦定协纪辨方书》等,均可见其端倪。

参考文献:

[1]王道亨.罗经透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5

[2]刘辛味.“司南”不一定是勺,但勺能指南,科技生活,2019.1

[3]刘秉正.指南针是汉代发明的吗,东北师大学报,1987.2

[4]李健亚.国博藏“司南”复原件误解历史?新京报,2006-1-10

[5]李强.关于王振铎复原司南的思路兼与孙机同志商榷关于王振铎复原司南的思路兼与孙机同志商榷,华夏文明,2016.14

[6]闻人军.原始水浮指南针的发明——“瓢针司南酌”之发现,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4

[7]荣亮.浮针辨四维——航海罗盘演进史,大众考古,2019.5

[8]黄兴.中国指南针史研究文献综述,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1

[9]程建军.中国罗盘详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8

[10]张心言.地理辩证疏,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6

(李雪昊: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电话15096649645,现居成都市)

推荐内容: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