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重男轻女思想迟迟无法根除的原因是因为姓氏传承吗?如果是

姓名人生 15

若干年前,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曾投入过一项研究工作:收集各路男性的血液样本,从中提取Y染色体进行测序,藉此分析中国各地人群的分布状况与迁徙历史。在十多年前的21世纪头一个十年姓贺,如此的「基因测序」技术在国内尚属前沿最新技术,与之伴随的是,「分子人类学」这们学科也因而渐渐为国人所知。

事实上,通过分析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变化差异状况,就能绘制出人类先祖的迁徙图谱,这比起零星的化石证据,更能揭示人类进化与文明兴趣更迭的历程。可以说,一本活的历史书就深藏在每个人每个有核细胞的基因组当中,这可以说真是生命的奇迹!

而之所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是Y染色体,正是因为其有着「传男不传女」的高度特异性。每一个男人的唯一一条Y染色体,都确定来自于自己的生物学父亲,而父亲的Y染色体则肯定来自于祖父,由此上溯到列祖列宗,最终都能指向一位生活在远古时的男性基因奠基人。这个神奇的属性,却是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所不具备的——它们会在两性之间交叉传递并发生同源基因交换,从而令「祖先」何在变得难以定位。

于是,现有基因测序大数据就指向出,大部分汉族男性基本都是6000至8000年前约7个「基因祖父」的直系后代,这基本上就对应了传说中「炎黄二帝」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也正是在那时,人类原始文明开始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父权部落开始使用特殊的名称记号来区分敌我,这就是由父传子的「姓氏」的最初雏形。

姓贺_l姓男星 t姓女星_z姓女星婚内出轨遭暴打 l姓女星被捉奸在床

很显然,父系姓氏与Y染色体的传递规则基本上一致(但是存在着收养、入赘、改姓或者其他特殊状况的影响,之后会慢慢介绍)。于是,所谓「续香火」,换种说法也就是把「祖传」的Y染色体像接力棒一样继续传递下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明面上则以子随父姓、子承父业,子继父财的安排来进行。父权关系的纽带,也因此相同姓氏的传递而不断强化加深。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文明拥有着全世界最悠久的姓氏文化传承,一些最古老的姓氏,如炎帝的「姜」姓和黄帝的「姬」姓,据传说可以有5000年的历史,同理还包括来自舜帝的「妫」姓,来自大禹的「姒」姓,以及秦始皇的本家「嬴」姓……

z姓女星婚内出轨遭暴打 l姓女星被捉奸在床_姓贺_l姓男星 t姓女星

而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些古老的姓氏,都如出一辙地带有「女」字旁,甚至连「姓」字本身也是女字边,这却和父权社会的姓氏由父至子严格男系传递的规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种说法是,这些古老的姓氏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的最末阶段,一些母系部族开始使用一些符号来作为自身的识别记号,在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之后,部族的图腾符号却被原封不动继承,反而成了父系氏族的徽号。

事实上,「姓氏」的启用,也确实是上古先民在文明历程中迈出的一大步,在相同姓氏的旗号下,一个部族的男人可以团结起来向着「外姓」开战,从而更有效率地抢钱抢粮抢女人。毕竟大家都流着相同的血,有着相同的Y染色体,共享同一个父系祖先,所以,「为了部落!」大家冲啊——

l姓男星 t姓女星_姓贺_z姓女星婚内出轨遭暴打 l姓女星被捉奸在床

原始的祖先崇拜,也正是在此时开始确立,并在后来发扬光大。因为大家很容易就因为建立在血缘上的彼此关联,而产生朴素的共同认知:逝去祖先的在天之灵,会继续照看在地上的子孙们,保佑他们在和平时代五谷丰登,而在上了战场之后又旗开得胜。毕竟,原始农业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部族战争则更是以命相搏无比残酷。面对如此不确定性,向超自然力量求助,几乎就是人之本能,而你曾见过的爸爸和爷爷,以及未必见过但曾听爷爷说起过的爷爷的爷爷姓贺,就是凭空造出「人格神」的最方便素材。

而农耕社会的特色,则意味着大家也要守着祖辈开垦出来并代代相传的「家园」土里刨食过活,于是族人不会轻易四散各方,而是会长久地聚族而居,这会进一步强化「同一个祖宗的血脉下,大家都是一家人」这个观念。至今,中国农村的大部分村社聚落仍以姓氏命名,可见这种文化生命力的长久性。

姓贺_l姓男星 t姓女星_z姓女星婚内出轨遭暴打 l姓女星被捉奸在床

只不过,如今的汉语文明圈大姓,却是「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而上古的那些带「女」字旁的姓氏,反而成了罕见姓。笔者有幸身为传说中炎帝的直系苗裔,而拥有着相对最不罕见的「姜」字为姓,并曾一度以此为傲在同学间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被染色体测序结果浇了一头冷水,那位好友明确地告知曰:你应该不是姜太公的直系后裔,更可能是个冒了姓的胶东半岛「莱夷」人的后代。

因为,姜太公的真正传人,到了今天并不姓姜,他们更可能姓吕、姓高、姓贺……这便是因为,在周朝八百年大封诸侯的过程中,诸侯和大夫不断得到新的封地,从而「分姓为氏」。因为在人口越来越多之后,原来的「姓」已经无法有效区分父系血统的亲疏关系,大家以封地为氏,才能凸显出「我联合兄弟对抗堂兄弟,联合堂兄弟对抗远房族兄弟,联合族人对抗外人」的真正含义——这虽然是句阿拉伯谚语,但对于所有历史悠久的父权文明群体,道理都是类似的。

l姓男星 t姓女星_姓贺_z姓女星婚内出轨遭暴打 l姓女星被捉奸在床

所以,男子称「氏」,只有女子继续用「姓」。因为两者用意不同。「氏族」的旗号,还是为了把男人团结起来抓战斗促生产,而女子保留「姓」称,则是为了方便那些不止拥有一位夫人的贵族男人们搞清老婆们的来历。于是,齐国的公主嫁到了外邦,就会得到一个「齐姜」的称号,或者死后再加上谥号叫作「文姜」、「庄姜」、「哀姜」……不一一而论。而邻国的公主嫁过来,则叫「鲁姬」、「宋子」、「徐嬴」。比较特殊一点的是周天子的公主亲自下嫁,她会被称作「王姬」。

于是,可以知道,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实际上就是来自诸侯「褒国」的「姒」姓女子,这并不是她真正的闺名。用这种方式给女人贴标签,虽然简单粗暴,倒也足够方便。这或许才是「姓」字为何是女字旁的另一种合理解释,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在华夏文明框架下,女人结婚之后并不需要改随夫姓,因为「姓」本来就是女性的专属,虽然它仍然通过父系血缘传递。

只不过,在秦汉大一统之后,分封制也走到了历史尽头,没有更多的「氏」再被封出来,于是「姓」和「氏」也就走向合流。而在当年的齐国,一支东夷土著人冒称了了「国姓「,却没有贵族的「氏」称,然后他们就成了鄙人的祖先。了解到这段刻在基因里的真实历史之后,我每每在祖父处翻开家谱,看到序言中绘声绘色讲述的神农炎帝尝百草,以及姜太公渭水垂钓的故事,心中总是五内杂陈。

毕竟,对于我的祖父而言,家谱封面上那个大大的烫金「姜」字,几乎就是他毕生最大的信仰。事实上,每个传统的中国男人,都会为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并甘心为之付出。而翻开家谱,里面则是一排排男人的名字,只有名字,没有姓,因为所有人那个相同的姓,都已经写在了封面上。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家谱就要继续修订,把新添男丁的名字逐一补上,从而象征着祖先香火绵延不绝。

然而,和家谱上每一个男人都「有名无姓」不同,他们身边的女人,则经常就是有姓无名,直接被称作「X氏」。因为在这套潜规则下,女性就是作为父权社会的附属物出现的。她们通过给自己丈夫的家族添丁续后,来争取一张彼岸世界的饭票,百年之后得以与丈夫同享子孙的烟火供奉。

推荐内容:
标签: 文化现代社会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