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在华夏历史上延续了五千多年。历代先哲们在风水思想的指导下风水建筑,曾经创造了建筑史上的灿烂光辉,随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未来的世界建筑文明史上,大放异彩,再创辉煌。
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体察到:宇宙自然的万物之始起源于无极。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而后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进而发展成为林林总总,森罗万象的世界。
古人把这个开创宇宙、造衍生灵,颐养万物的过程,称之为化始。在如此神奇的过程中,有一种神秘力量,被称之为先天之炁,也就是孕育万物的重要元素:生气。现代科技文明的4080兆赫微波,对此已经做出了科学的证实,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相信它的神秘面纱将会被进一步揭开。
东晋的郭璞对这种生气的描述是: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风水的根本其实就是寻找生气聚集之地。它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的选择处理,使人类更好的融于大宇宙能量中,达到天地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从而得到大自然的福荫和庇佑,使自己和子孙身心健康,繁衍昌盛。
在科学文明发达进步的今天,提出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揭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点。《道德经》: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是自然万物其中的组成部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同样有旺衰枯荣。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地有山河,人有骨骼血脉,每个人的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万物一样会受到五行能量磁场的影响,所以在古老的中医与易学的理论同根同源。
八十年代期间出现的光谱仪,已经对此作出了破译和揭示: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无时不刻都受自然环境中气之力的影响,也就是风水的影响。故郭璞曰:五行之气行乎气中,发而生乎万物。而生气的运行就是通过龙、穴、砂、水来体现。
龙:自然界的山脉岗阜,河流山川等地理形势,如同传说中的龙一样起伏曲折,千变万化风水建筑,若伏若连,若隐若现。脉则为脉络和通道。生气就是从昆仑山脉发源,而后沿着山脉岗阜,河流山川,由大到小、从干到支。散布于整个华夏的大地原野。
穴:穴是生气停留、汇聚的地方,也是整个风水的中心所在。俗话说顺藤摸瓜,如果把龙脉比作是蔓,穴就是瓜结果的地方。藏风聚气就是风水,有水界隔环抱能使生气汇聚,山环亦可藏风,穴就是歙聚围合的盆地和台地,一般是三面或四面有山峦高地环护或山环水抱,大的地方尚有罗城、垣城形成层层环拱。
砂:泛指护卫中央穴地,也就是生气凝聚气场中心的山岗高地。因其来源于古时候行军打仗的沙盘。民间的风水师们则用其为模型,为弟子们传授寻龙点穴的知识,砂由此而得名。
穴前近而低小的称为案山,取自于贵人办公案几之意。远而高大的为朝山。左青龙右白虎犹如人之双臂,护卫着穴场、也就是气场的中心,其与前朱雀后玄武一起,均取自于古天文天象学中的四象。此外还有侍砂、太耳、官鬼禽曜、旗鼓印剑、仓库捍表等。
水:气乘风则散,遇水界止。山主人丁水主财,故风水以得水为上。水的来去要对穴地形成弯曲环绕之势,无论江河湖海,在两水交汇合流之处,生气便会在此汇聚,城市中的道路街巷也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所以道路与水法同样道理。
水聚则民富,水泄则民穷,没有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人类总是逐水而居。从过去到将来,城市的出现,大多是沿江河湖海逐渐而来,黄河与长江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现代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与沿海航运和铁路公路的交通有着重要密切的关系。
风水来源于自然。好风水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自然环境因素的先天格局。自然环境好比是一块布料,上乘布料裁剪出来的衣服自然高档,而差的布料即使裁缝的手艺再好,其格局档次就是先天不足。这也是风水学中的形峦为体,理气为用。
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影响更为直接。风水好坏与人才也各有区别:吉地有进士乡将军乡,亿元村高才楼等;凶地则有疯子巷、残废楼、肿瘤区等。而建筑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应在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利用。
风水建筑规划的内容包括大到帝都城市,中到村镇寺观、小到住宅陵墓等;其内容也是博大精深,涉及到建筑、美学、生态、水利、气象和景观等多种学科。在文化的层面上更融汇了儒释道思想,注重于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天地人合一的概念。在小环境的营造和建筑规划中,
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要融入周围的大环境之中。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山高土厚,地势开阔,建筑风格多为厚重端庄。而在我国江南一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建筑风格则多为小桥流水秀雅玲珑。
在传统建筑的风水典范中,故宫在世界建筑文明史上,都堪称为经典巨作。它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环境的体现,同时也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它注入了建筑的灵魂,那就是传统文化的思维,这种接脉承气的巨匠之作,真正符合风水学的核心理念。
评论留言